面肌痉挛(瞤动)
面肌痉挛祖国医学称之为瞤动,是一种以面部肌肉阵发性痉 挛或跳动为表现的顽固性疾病。本病轻者仅限于眼睑周围痉挛、跳动,有时会牵拉至面部、口角等部位。严重者患侧面颊耳角以至头皮等均有强烈牵拉感,可导致面部喎斜,肌肉拘紧、萎缩。 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仅为一症状,产生的原因很多。如面神 经炎后遗症、三叉神经痛后遗症,局限性癫痫发作、桥脑肿瘤、 中毒以及疲劳性和心因性痉挛等原因。 临床表现 睑部、面部、口角肌肉不自主颤动。症重者抽动、痉挛,面部肌肉僵紧,抽动时人中沟可歪向病侧,病侧眼裂小于健侧。若久病可见面部肌肉萎缩,视物不清及面部怕冷,遇 寒凉症状加重。面部可有压痛。 气血亏虚,经脉失养者:面部肌肉跳动,失眠多梦,肢体面 部麻木,劳累失眠后症状加重,抽动明显。舌质淡苦白或有齿痕,脉沉细。 风寒未尽,客于阳明者:面部拘紧明显,抽动时呈痉挛状,遇寒加重。有时呈面瘫后遗症状。脉弦涩,舌苔白。 气郁不畅,失于疏泄者;面部肌肉的蜩动颤动为主,女性多 见。忧郁气恼后症状加重。有时呈周期性发作,舌苔白、脉弦滑。 治则 调理气血,化瘀除滞,疏通经络。 祖国医学认为面肌痉挛、跳动、颤动仅是程度不同,而在病因病机、临床辨证方面均有着共同的认识。其病因多与精神情绪的变化因素有关,女性多于男性。另外,脑力工作者用脑过度,精神紧张亦为好发原因之一。在脏腑往往与肝有关,肝气郁滞不畅必然导致肝血亏耗,阴血不足,不能荣于颜面而致风生。亦可因口眼喁斜或风痰眩晕日久不愈导致久病气虚,风痰相搏阻 于阳明经脉,产生痉挛抽动。 在经络系统,本病常与经脉循行有关,“头为诸阳之会”。多条阳经循行于面,尤以阳明少阳更为重要,阳明经多气多血, 少阳经多气少血均与人体气血有着明确显著的关系。正是由于经脉性质与循行部位的重要性,虽然本病产生的病因病机及病势发展有不同,但其实质都是面部经脉滞涩不畅、气血不行、局部肌肉失于荣养而致。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,本病症状仅以局部为主,不论病之轻重、性别年龄,患者全身症状很少。基于此对本病的认识,经络系的理论是重要的,局部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。 |